
范家园村“小田改大田”项目现场
汨罗融媒体讯(记者 夏凡 实习生 刘幽兰)1月9日,屈子祠镇范家园村“小田改大田”项目现场,挖机、铲车、推土机协同作业,将一块块小田“化零为整”,合奏出一曲农田改造“交响曲”;另一边,完成“小改大”的辽阔田野已种上了绿意盎然的油菜,黄土地与绿菜地拼凑成一幅和美图景。
范家园村有3200多亩耕地。2022年该村积极响应汨罗市委、市政府号召,运用支部引领、市场引导、党员带头、能人带动“双引双带”机制,进行整村耕地有效流转,推动“小田改大田”。
完成改造的农田已种上了油菜
村党总支书记徐德飞介绍,“小田改大田”每亩成本约3000元,每亩上级配套资金1600元。另1400元,该村创新投融资模式,以村集体名义成立专业合作社,从村民手中流转耕地,并签订5年土地流转合同,前3年村民免收租金算作投资1080元,合作社自筹300元,后2年村民每年每亩可收到300斤稻谷作为租金,按目前市价大约为360元。
起初,一听说要流转自己种了一辈子的田地,3年内还收不到租金,村民们大都不干。刘和清是当时对“小田改大田”提出质疑的村民之一,他说:“村民在家没事也想着自己种几亩田,而且也不知道这‘小田改大田’会把农田改造成什么样子,大家都不乐意。”
范家园村“小田改大田”项目现场
土地是农民的根。范家园村支两委深知要想推动耕地流转,群众的思想工作必须做通。于是,该村召开会议动员党员、组长、大户带头流转出土地,同时召开屋场会给群众算清“田间经济账”。
“一亩低产田只能租约120元一年,5年也就600元,现在流转给合作社,虽然前3年没有租金,但后2年每年每亩可以收到约360元的租金,一共720元,实际上比原来还多了120元。”负责“小田改大田”的村干部黄思宇给村民们算了笔账。
“田都流转出去了,农民没事干了怎么办?”有村民仍不买账。村干部们继续给村民们做工作:“村民可以到合作社工作,也是种田,一天工资可以开到200元,干5天赚的工资就抵得种一亩水稻一年的收入。此外,5年合同到期后,经过改造的高品质农田仍将回到村民手中,是自己种还是租出去由村民自己决定,而这时的农田粮食产量更高,租金也水涨船高。”
村干部的几番解释,以及党员、组长的带头,终于打消了村民们的疑虑,大家积极将耕地流转给合作社,全村耕地有效流转率达到91%。2022年10月7日,范家园村近1600亩“小田改大田”项目正式启动,田块平整、田埂修筑、机耕路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等如火如荼。
范家园村“小田改大田”项目现场
“小田改大田实现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田地面积增加了,农业机械化更方便,农田没改之前每亩产量700-800斤每亩,改完之后预计每亩产量可达1000斤。”徐德飞高兴地介绍,目前该村已完成1100多亩“小田改大田”任务,余下的改造任务预计在2月底完成。
一审:刘嘉玉
二审:胥 扬
三审:刘胜丹
责编:胥扬
来源:汨罗市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学习·故事丨习近平:“要做到全村最好的房子是学校”
壹视界 | 以人民之心为心 以天下之利为利
一习话丨“助推服务贸易数字化进程”
胜利之师迈向世界一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启示录(三)
向新而行|中国“新三样” 造福全世界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中国服务贸易创新升级步伐加快
“湘超”之三国版湖南CP对决
13岁的英雄 84年的守候 一首歌传唱至今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