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寓外乡友朱文辉教授当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
2022-10-13 16:53:11          来源:汨罗市融媒体中心 | 编辑:刘嘉玉 | 作者:胥扬          浏览量:21039

汨罗融媒体讯(记者 胥扬)日前,俄罗斯自然科学院(Russian Academy of Natural Science)发来贺电,祝贺中国科学家朱文辉因在微电子先进封装领域的突出工作和卓越贡献,当选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是联合国认可的俄罗斯联邦最高学术机构和最大的科研实体。此次,经院士推荐、形式审查、材料审核、学部选举、主席团审议等流程,汨罗寓外乡友、中南大学教授朱文辉成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方向的外籍院士。

朱文辉教授

汨罗江畔走出的学霸

1966年,朱文辉出生于汨罗市桃林寺镇磊石村(原新塘乡丁园村)。1981年,15岁的朱文辉从汨罗一中毕业,考上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得知中科大的近代力学系是钱学森先生于1958年亲自创建,朱文辉毫不犹豫选择了它。

本科学业完成后,朱文辉被保送研究生,随后在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应用物理系攻读博士。1996年,他受邀到香港科技大学做访问研究,次年赴新加坡国立大学任新加坡高性能计算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从事冲击动力学和爆炸效应研究。两年后,赴日本大阪府立大学Shinji Tanumura教授实验室任职文部省助理教授。

2001年,一个偶然机会,朱文辉入职英飞凌科技公司(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之一)开启新征程:从力学研究转变到微电子封装,研究方向由“破坏”转向“可靠”。凭借着对科研的热爱和高度专注,他短时间内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绩:提出了绿色封装材料选择方法,组织并完成封装焊球热疲劳可靠性研究,为绿色微电子封装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8年新加坡EPTC国际封装会议上,朱文辉结识了时任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封装分会理事长的毕克允先生。在其大力引荐下,2010年,朱文辉加入华天科技,回到祖国的西北地区,开辟封装领域新天地。

在行业赶超的道路上,朱文辉时刻充满着“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初到华天,公司几乎没有创新的研发。朱文辉历任CTO、CEO、研究院院长等职务,从科研和产品规划入手,研究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组建了国内第一个先进封装研究院、封装表征实验室;创建华天科技FC和SiP封装线,组织开发出产品200余种,新增年产值超20亿,直接年利润过亿。华天迅速成长为全球排名前十的封测上市公司。

培育人才,传递科研火炬

2013年,朱文辉受邀到中南大学讲学。“现在,我们国家的半导体行业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想要推动半导体封装行业的突破性进展,不是靠一家企业、一个团队或者一个管理者就能完成的,高校责无旁贷担负起人才培养与输送的重任。”2014年初,受钟掘院士的邀请,朱文辉放弃高薪,回到校园,开启中南大学教学和科研之旅。

教师与管理者是完全不同的角色,这对于朱文辉来说是人生的又一挑战。在企业中积累的多年管理经验使朱文辉深刻认识到,高校与企业之间的研究需要紧密结合。

任教以来,朱文辉全身心投入团队建设和科研教学中,组织领导实施我国第一个封装领域“973”项目“20/14nm集成电路晶圆级三维集成的基础研究”,并在原子层次的制造基础方面取得多项重要进展。同时,领导创建了“微系统制造科学与工程系”及“先进微纳制造中心”,组建了微电子方向的科研教学团队,培养人才。

朱文辉时刻关心着学生们的科研进度和生活状况。他时常教育学生,不能只追求一些功利性的结果。“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修德明理,除了要完成学业任务,更要勇敢承担起社会责任。”

高端芯片封装探路人

安牧泉

科技成就未来,中国芯是全民热点,更是国家战略。为芯片产业服务的封装工艺,自然也成为市场不可或缺的宠儿。作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计划唯一封装项目首席科学家,朱文辉深感责任重大。

“所有的智能都跟芯片相关,而所有的芯片又都跟封装有关,长沙要发展‘三智一芯’,离不开高端封装企业。”2019年,朱文辉在湘江新区麓谷科创园创建了长沙安牧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高端芯片FC-SiP封装技术。

作为国内唯一一家专注于高端芯片先进封装的企业,公司填补了湖南省集成电路产业链空白,对全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公司发展获得广泛认可,完成了多轮股权融资,共募集发展资金约5亿元。

在今年9月举办的第五届湘江金融发展峰会上,公司入选“2022湖南未来之星TOP100榜单”。10月10日,安牧泉高端芯片先进封测扩产建设项目正式开建。

长沙市委副书记、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岳麓区委书记谭勇宣布安牧泉高端芯片先进封测扩产建设项目开工

未来三年,安牧泉将增加投资10亿元,扩大生产规模,形成年产倒装封装2亿颗、系统级封装3亿颗、芯片测试1.2亿颗的能力,抢占高端芯片先进封装高地,解决大芯片封装“卡脖子”难题。

为长久计,“对话”家乡发展

作为汨罗智库专家,朱文辉最挂心的是教育事业。

在他的人生故事里,一个农村孩子受惠于教育,通过读书有了自我发展的通道,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他记得在一中读书时,老师们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心和爱护,给予孩子们莫大的温暖和鼓励。毕业40余载,同学们依然跟老师们保持真诚、亲密的联系。

“不同于新加坡的精英教育,我们的教育是普及教育,为大众服务。办学思路不应局限于看每年有几个人考上顶尖名校,而是应该培养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看看他们毕业后为社会做了什么贡献。”

好的发展,一定是可持续的发展。对于汨罗的未来,朱文辉有很多期待和祝福:希望更多人关心支持汨罗教育,推动汨罗教育高质量发展;希望汨罗加快数字化转型,依托数字、互联网技术带动产业转型和智慧城市建设,不断增强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希望家乡越来越好。


一审:刘嘉玉

二审:游 岚

三审:张 为

责编:刘嘉玉

来源:汨罗市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专题
精选
推荐
我要报料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