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汨罗融媒体讯(记者 陈正)6月12日,汨罗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办的"我的汨罗大讲堂"公益讲座开讲,著名作家韩少功受邀为50余名文学爱好者带来一场题为"我的文学原乡"的讲座。
汨罗是韩少功的"第二故乡",这里不仅是他奉献青春之地,更是他的"文学原乡"。他以"我的文学道路同汨罗的关系"为主线,从"在汨罗的第一步"开始讲述了自己在汨罗的下乡插队经历。他认为,农村是一所大学,有着丰富的素材和文学营养,文学源于生活,生活是最大的一本书,学文学最好的地方在基层,也是他创作的来源。
"从汨罗再出发"阶段,他感慨农村物质条件的巨大变化给他带来的震撼,同时也对当代社会人们精神空虚、教育资源不平衡等问题表示担忧。他认为,文学是一种修养,而不是一种职业,人们因为文学使生活变得有趣味、有向上的力量,这就是文学应该承担起的社会功用。他勉励文学爱好者,面对生活实际,读好生活这本大书,确定自己的"文学原乡"。
交流互动环节,韩少功幽默风趣、旁征博引地回答了文学爱好者关于面对文化断层之下的当代年轻人该怎么办、文学如何帮助精神压抑人群走出困境等问题。他说:"《庄子》有云‘治国去之,乱国就之’,文学不会因为面临众多社会问题而势弱,相反会更有可为之空间,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韩少功的《西望茅草地》《飞过蓝天》《爸爸爸》《马桥词典》等前期重要作品都充满了汨罗元素。2000年起,韩少功再次回到汨罗,迁入三江镇八景峒,回到这片"山南水北"的地方,每年待上大半年,过起了"候鸟"式晴耕雨读的农家生活。20年来,又在汨罗创作诞生了《山南水北》《日夜书》《革命后记》《修改过程》等重量级作品。
一审:刘嘉玉
二审:游 岚
三审:谢 江
责编:游岚
来源:汨罗市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学习进行时|“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
伟大胜利光耀千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启示录(一)
时政微观察丨从大国外交读懂习主席的“历史观”
习近平向圭亚那总统阿里致贺电
人民领袖|“请近平同学阅存”
一见·“全球南方第一方阵”何以烈火见真金
第一观察|胜利纪念日外交,向世界传递信心和力量
【央视快评】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注入新动力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