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处早餐——来自天南地北 汨罗江畔的乡念味道
2021-12-02 11:16:38          来源:汨罗市融媒体中心 | 编辑:胥扬 | 作者:胥扬 胡清 曾远航          浏览量:14176

汨罗融媒体讯(记者 胥扬 胡清 曾远航)早6点,清晨第一缕阳光还未出发,铁六处已经醒了。

这个毗邻铁路修建的楼群,全名叫做铁道部第四工程局第六工程处,居住着新中国最早的一批铁路建设者。这里有“东北大汉”、“江浙小哥”,更有“南海姑娘”。

老街社区党总支副书记龚桂云的公婆、父母都是新中国第一代铁路建设者,后扎根汨罗。“我们家里,公公唐升初来自浙江,婆婆是河南人,我父母是河南人。我们从小生长在六处,是汨罗人。周末一家人难得一起吃早餐,搞丰盛一点。”她和丈夫唐明利是同学,从小在一处长大。

唐升初老人是浙江温州泰顺县车头村人,1927年出生,1949年入伍,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1961年,从部队转业,加入铁道部第四工程局,在全国各地修铁路。

“我是1964年修建京广复线时来湖南,1965年搬到六处,已经半个世纪了。刚来汨罗时,大家还是很想家的。可随着在这里的时间越长,与汨罗乡亲相处的时间越多,大家都已经不自觉把身边的战友、乡亲当成家人。” 唐升初告诉记者,京广复线修好后,国家政策也定下来了,大部分人把家安在了铁六处。

一条条通往天南海北的铁轨,成为维系“铁一代”们的纽带。本无血亲,却胜似血亲。

“几十年前,这里可是汨罗最有活力的地方!”当时的铁六处热闹非凡。铁路带来繁华,火车站旁有了汨罗编号00001的老街,有了建设路,有了屈原桥,有了越来越高的楼房。

龚桂云做得一手好面食,这得益于母亲的言传身教。母亲把味觉深植在孩子记忆中,即使走得再远,熟悉的味道也会提醒孩子,家的方向。

“我们兄弟姐们4个,大姐在合肥,二姐在南京,小妹在上海,我是老三,留在汨罗。”唐明利是唐升初第三个孩子,1963年出生在福建南平,1965年随父母来到铁六处,在这里长大、成家、立业,融入这个城市。

天南地北的人们不停迁徙,食物也随着人们的脚步不断流变。但无论脚步走多远,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在铁六处,有着汨罗种类最丰富的早餐。米粉、剁饼、烧麦、包子、馒头、稀饭、煎饼果子……

每年寒暑假,六处就特别热闹,走出去的孩子们回到这个成长的地方。召唤他们的,不仅仅是亲情,更有熟悉的味道。


一审:刘嘉玉

二审:胥   扬

三审:杨剑波

责编:胥扬

来源:汨罗市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专题
精选
推荐
我要报料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