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弼时的革命故事|第十三集:红色家风
2021-07-14 16:54:28          来源:汨罗市融媒体中心 | 编辑:柳勤进 | 作者:任可 胡清 刘胜丹          浏览量:4004

他是热血澎湃的青年,17岁时离别家乡,奔赴苏俄,立下了为人民谋幸福的誓言;他是功勋卓著的将领,驰骋疆场,运筹帷幄,34岁就进入了中国工农红军的最高领导层;他是英年早逝的领袖,披肝沥胆,鞠躬尽瘁,为党和人民倾尽了最后一份心血。一步一个足印,在整整30年的革命生涯中,任弼时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为中国各族人民的解放和缔造新中国的伟大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在汨罗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本台联合任弼时纪念馆、市委党史研究室,今起推出大型系列报道《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骆驼精神——任弼时的革命故事》。带您走近人民领袖任弼时,感受他光辉、战斗的一生。今天播出第十三集—红色家风


【出镜】这里有一张任弼时一家的合影,其中有任弼时和他的夫人陈琮英,女儿任远志、任远征、任远芳,儿子任远远。任弼时夫妇一生孕育了9个子女,但革命战乱年代,因为种种原因,只有4个陪伴其夫妇长大。虽然条件艰苦、工作繁忙,任弼时却从未忽视过对子女的教育。

【解说】1948年,任弼时一家6口跟随党中央机关转移到西柏坡。有一天,小儿子远远和姐姐远志在外面骑自行车玩耍,回到家里擦车时,看到车身上有地方掉了漆,便让姐姐想办法做件车衣。当时,机关实行的是供给制,物资全归后勤处编码管。谁需要什么东西,打条子去领就是。于是,远志便学着大人的样子写了张领条,请父亲的警卫员代劳领回了六尺布。

【同期】任弼时之女 任远芳:(布)给他们以后,正好我爸出差回来了,就问这六尺布是干嘛的,问他们。我姐他们说,我想给我喜欢的车做一件衣服。结果我爸听了以后挺不高兴的,说了他们,也批评他们,你这样对吗,好不好,你们做的,你看毛主席是节约每一个铜板,你看毛主席身上穿的衣服,挺破的,这里补了那里补了,特别的节约,你看你们还给车做衣服。以后你们不能这么特殊,也不能想干嘛就干嘛,想领什么就领什么,要严格要求自己,行吗,做得到吗。他说做得到。

【解说】任弼时对子女不仅在人品上教育得当,对他们的学业、工作也多有指导。1949年任弼时给小女儿任远芳写信说,新中国需要许多专家和干部,希望任远芳在苏联完成学业之后,成为一名优秀的专家,报效祖国。

【同期】任弼时纪念馆研究室副主任 周霞飞:任弼时不仅对子女,对家中兄弟姐妹也是一样,也很注重道德和纪律,从来没有为家里人搞过特殊。

【解说】任弼时从1920年参加革命到1950年去世,30年间仅在1927年9月回湘处理暴动问题时见过三妹任培辰一面,自此天各一方。直到1949年任培辰夫妇专程赶到北京看望哥哥嫂嫂,一家人才终于团聚。

【同期】任弼时之女 任远芳:他们22年没见过面,他们在一起又聊又说,说前两个妹妹怎么去世的,我们怎么过的日子啊,说得很热闹,说有什么什么的。结果说着说着呢,说到姑爹(任培辰丈夫)了,就说,你在哪工作啊,他(姑爹)说我正好没工作,我想湖南省委给我写个条好不好,照顾照顾我,给(姑爹)他安排个工作行不行。我爸说这事可不行,这不能搞那么特殊,你们就在湖南自己找点别的工作就可以了,他就拒绝了,没有答应他们,这个条子就没给他们写。

【解说】任弼时说的话虽只有几句,给妹妹的思想教育却很大。几十年后,任培辰谈起此事,仍很动感情地说:“他每次发觉我们不健康的思想时,总是循循善诱,启发教育,这对我们的进步起了很大的作用。”

【同期】任弼时纪念馆研究室副主任 周霞飞:任弼时的三妹任培辰后来在回忆文章中写到,哥哥家里的家用很简单,餐桌上的碗都是搪瓷碗和竹筒碗,筷子上系的绳子是行军时使用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不仅体现了任弼时的艰苦朴素,同时也可以看出任弼时的家庭教育不仅体现在一些言行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小细节上。

一审:柳勤进

二审:胡   清

三审:刘胜丹

责编:柳勤进

来源:汨罗市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专题
精选
推荐
我要报料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