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弼时的革命故事|第一集:少年立志
2021-06-23 11:09:50          来源:汨罗市融媒体中心 | 编辑:张咪 | 作者:任可 胡清 刘胜丹          浏览量:8675

他是热血澎湃的青年,17岁时离别家乡,奔赴苏俄,立下了为人民谋幸福的誓言;他是功勋卓著的将领,驰骋疆场,运筹帷幄,34岁就进入了中国工农红军的最高领导层;他是英年早逝的领袖,披肝沥胆,鞠躬尽瘁,为党和人民倾尽了最后一份心血。一步一个足印,在整整30年的革命生涯中,任弼时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为中国各族人民的解放和缔造新中国的伟大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在汨罗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本台联合任弼时纪念馆、市委党史研究室,今起推出大型系列报道《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骆驼精神——任弼时的革命故事》。带您走近人民领袖任弼时,感受他光辉、战斗的一生今天播出第一集——少年立志。


【记者出镜】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任弼时纪念馆内。在我的身边有一尊任弼时的铜像,还原了他高小毕业时的情景。当时他在作文《言志》中写到:“志习工业,改良制造,以强我中国!”当时的任弼时年仅14岁,但已经树立起了常人难以企及的远大志向。

1904年,正值清朝晚期,帝国列强对这头孱弱的“东方雄狮”垂涎欲滴。同年4月30日,春意盎然,一个小生命降临在湖南汨罗一个乡村教师家中,父亲为他取名任培国,寓爱国、卫国、强国之意,他就是后来的任弼时。当时慈禧太后欲推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则希望推翻清朝,建立共和制,两股势力之争此起彼伏。没有人能预料到,45年之后,任弼时与毛泽东等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志一起,建立起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同期声】任弼时纪念馆研究室副主任 周霞飞:他亲眼目睹了风雨飘摇的祖国和人民大众的痛苦生活,再加上家世渊源,湖湘文化的影响,使自幼聪颖的任弼时小小年纪就有了强烈的爱国意识。

1914年春随父亲到序贤小学读书时,10岁的任弼时在一篇题为《爱国说》的作文中写道:“凡人之生,宜有爱国之心。何也?因身与国家大有关系,故宜大家保存。有战事宜以勇敢之心御之,勿徒多以自谋口腹自得安居而已。”在少年任弼时看来,“爱国之心”对于所有人来说都应该是与生俱来的,因为个人与国家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所以国难当头的时候,每个人都要勇敢抗击来犯之敌,不能因一己私利而安之若素。

1915年,初小毕业的任弼时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高小部,这是他少年求学的重要转折点。从此他由乡间进入了长沙城,并且开始学着独立接触社会,不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学识,更加快了心态心智的成长和成熟。

【记者出镜】1916年11月,任弼时参加蔡锷追悼大会之后,写下了这一篇《追悼蔡松坡感言》。他认为蔡锷是“吾国之人才”,表达了要“继公之志”的决心。

1918年,高小毕业,写下了“志习工业,改良制造,以强我中国”的任弼时考取了长沙颇有名气的私立明德中学,后因家庭拮据,转入公立长郡中学读书。不久,五四运动爆发,任弼时积极投身革命洪流,参与组织回乡宣传团,任教贫民学校,积极参加毛泽东等组织的湖南俄罗斯研究会的活动,并赴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习,加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开始了追寻革命真理的征程。

【记者出镜】1921年,任弼时赴莫斯科留学前夕,给父亲留下了这样一封家书。上面写着:“况现今社会存亡生死亦全赖我辈青年,将来造成大福家世界,同天共乐,此亦我辈青年人的希望和责任。”这一年的任弼时年仅17岁。此后,他为了他口中“青年人的希望和责任”奉献了他的一生。

一审:张   咪

二审:刘晓元

三审:刘胜丹

责编:张咪

来源:汨罗市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专题
精选
推荐
我要报料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