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融媒体讯(通讯员 兰湖)“汨罗江水位还会持续上涨,沿河村民和地势低的村民,请转移至南寿小学或者靠地势高的户头家居住······”7月1日中午,罗江镇红花山村党总支副书记李高良一边在微信群里发着群众转移信息,一边在红花山村沿江地区组织党员志愿者,挨家挨户敲门,告知大家立即搬离。


红花山村转移群众现场
“转移到哪里?谁负责组织转移?车辆接送怎么安排?不愿配合的群众怎么劝?如何及时与每家每户取得联系?”涉及转移的一系列问题让红花山村党总支书记周正军忙得团团转。但时间就是生命!周正军和村支两委人员动员群众进行生产自救,加快转移,同时向上级部门寻求帮助。
“我家里人已经提前转移,我愿意加入抢险救灾一线”“毛家宾馆免费提供食宿,床位优先老人小孩”“我有车,我来接送受灾群众”“我是党员,投入抗灾一线义不容辞”……大家众志成城,共抗灾情,红花山村共近200名党员志愿者参与到防汛救灾工作中。
“地灾点转移过来的群众,一个都不能少!”在安全组织群众转移后,周正军与村支两委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核对每家转移人员名单,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并叮嘱受灾点严格管控,防止撤离人员中途返家。
“感谢村支两委,感谢救援队”7月2日下午一点,24小时不眠不休,红花山村最后一批被困群众终于安全上岸。至此,红花山村共安全转移受灾群众2245人。
一审:张 咪
二审:游 岚
三审:谢 江
责编:游岚
来源:汨罗市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一习话·迈向“十五五”|“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心相近|中埃携手,书写文明互鉴新佳话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联播+|以文明之桥 促中外相知
摘牌减负里的作风建设新成效(总书记的关切·落地的回响)
主播说联播丨习近平主席接连两场会见,传递哪些重要信息?
加强经验交流 续写友谊新篇——习近平总书记向第二十次中越两党理论研讨会致贺信引发两国人士热烈反响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