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汨罗融媒体讯(记者 夏凡)1月5日下午,汨罗市文旅广电局组织召开第三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专家评审会,对汨罗江诗文吟诵等6个非遗申报项目进行初步评审。岳阳市文旅广电局相关负责人,汨罗市文旅广电局主要负责人以及汨罗市非遗专家评审委员会专家参加。
会上,评审专家就6个申报项目的名称、归类以及申报材料内容等进行了深入研讨,并建议围绕汨罗江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加大非遗资源的挖掘、传承和保护力度,建立完整非遗保护体系,让汨罗江畔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长乐抬阁故事会(资料图)
近年来,汨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汨罗江文化生态保护,汨罗也因此被评为湖南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强县、湖南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先进单位。目前,汨罗共有县级以上非遗项目29项,其中"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长乐抬阁故事会"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汨罗江
据了解,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是我国对非遗保护的创新探索。为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省文化和旅游厅、岳阳市文旅广电局相继印发了《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对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申报与设立、总体规划、建设与管理等进行规范。
申建工作启动以来,汨罗进行了密集调度、专班推进、多方对接、专题座谈等大量前期工作,制定了《汨罗江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申建工作方案(草案)》。根据方案(草案),汨罗江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核心范围为汨罗长乐马桥至汨罗白塘磊石山北的汨罗江中下游(汨罗段)流域。保护对象和保护内容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以及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场所、文献、实物和自然环境,民俗活动等。
根据方案(草案),汨罗江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近期建设目标是:开展保护区内文化资源的全面普查;加大保护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建设和传承人保护工作;开展针对汨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工作;开展有关汨罗文化的各级各类宣传、展示、学术研究和经验交流等。
下一步,汨罗将成立汨罗江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聘请各学科相关专家、学者、本地文化学者等共同成立汨罗江文化生态保护区专家咨询委员会,科学制定、稳步出台体系完备且覆盖到位的政策体系,以保障汨罗江文化生态保护区各项保护工作能够依法依规顺利展开。
责编:胥扬 柳勤进
来源:汨罗市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这只“猴子”,为什么诞生在西湖边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学习·知行丨两山“回响”·4269平方公里,习近平关切这个绿色“国宝”
看图学习丨坚定信心、鼓足干劲 总书记强调经济大省要“挑大梁”
攻坚 矢志强军向一流丨第三集《合力制胜》
习近平就研究吸收网民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意见建议作出重要指示
潮涌文澜丨越墨染千帆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以来治国理政纪实】坚持高质量发展 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