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汨罗融媒体讯(记者 张为 任可)第一次当人大代表,田汨江才24岁,是全市最年轻的代表。第一年参加两会,她还把嗷嗷待哺的儿子和婆婆留在了代表驻地外。如今,5年过去了,这位最年轻的人大代表渐渐成长了起来,扛起了属于她的代表职责。
驾车从大荆镇古仑片汨江艺术培训学校出发,途经蜿蜒的村级公路,穿过树林,再转进一车宽的小路,越过水库和竹林,田汨江才能到达金水村大塘坡。
这一路至少需要20多分钟,每次往返都不容易,但却是大塘坡罗旋、罗园和罗威这三姐弟作为留守儿童通往艺术梦想的唯一之路。
田汨江和罗园三姐弟感情深厚
罗园三姐弟的父母都在广东打工,但他们希望留在老家的孩子能像城里孩子一样,有机会在课余时间学习些兴趣爱好。于是,田汨江在大荆开设的汨江艺术培训学校成了她们的唯一选择。只不过,路途遥远,孩子们的艺术梦只能由田汨江和丈夫每周末接送四次来实现。
田汨江在4年前创办古仑唯一一所艺术学校时,自己才25岁,刚刚担任人大代表。那一年,她第一次递交代表建议,内容关于“圆留守儿童的艺术梦”,希望利用自己的特长为家乡留守儿童的艺术梦出一份力。
田汨江和丈夫在艺术培训学校
5年间,田汨江的艺术学校一次最多带了200多个学生,教授播音主持、舞蹈、美术、跆拳道等课程,她也因此见到了太多留守儿童因为缺少父母管教而沉溺手机的现状,思索愈加深入。“现在看到家乡有很多留守儿童存在家庭教育缺失、家庭监督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所以今年我想在会上提出关于创建留守儿童之家的相关建议,让孩子们更加快乐、健康地成长。”田汨江说。
作为一名90后,田汨江天性活泼、关老爱幼、感染力极强,也深受群众喜欢;作为最年轻的人大代表,她一边成为全家人的光荣,让父母、公公婆婆都成为自己搜集民意的“信息员”,一边更加热情地履行代表权利,积极参与代表各项调研活动,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
田汨江和乡亲们拉家常收集民意
“第一次当人大代表我感觉又兴奋又光荣,但是那时只知道有这么一个头衔,并不知道具体要做什么。后来,我参加每年的人大会议,听到了很多群众的呼声,看到了家乡的变化,身边的变化,我想,只有当了代表才知道群众最关心的是什么,自己肩上承担的是什么。”田汨江感慨。
近几年来,在田汨江的推动下,镇上的路灯亮了,乡镇卫生院医疗条件成了市委、市政府关心事项,村子里的牛棚地也被建成了男女老少都爱的文化广场。这位过去最年轻的人大代表,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人民代表肩上责任重大,她已然成为留守儿童“圆梦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责编:刘晓元 张咪
来源:汨罗市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好评中国丨15元“良心盒饭”彰显流动车厢的温情
好评中国|铭记是对英雄最好的告慰
好评中国丨“两山”理念,从理念之光到实践之境的文明跨越
今日辟谣(2025年8月18日)
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
壹视界·微纪录片|余村二十年的绿色蝶变
学习手记|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读懂“两山”理念的天下情怀
看见美丽中国丨全链条保障“变废为美” 看垃圾分类的“厦门经验”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