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汨罗融媒体讯(记者 胡清)天气转凉,候鸟南飞。10月8日,寒露时节,记者在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发现了大批候鸟扑闪着翅膀,盘旋天空,为深秋的汨罗江增添了“醉”美风光。
汨罗江湿地是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湿地面积2812.24公顷,湿地率95.2%。境内水库、塘坝、溪流、滩涂众多,水域面积广阔,水生植物资源丰富,吸引了大量候鸟前来栖息、觅食,享受禁捕退捕后汨罗江上丰盛的美食。
“飞时遮尽云和日,落时不见湖边草。”在一些湿地高处,冬候鸟草鹭、绿翅鸭、鹊鸭、鸳鸯、小白鹭安静地行走在浅水之中觅食。今年是汨罗实施禁捕退捕的第一年,没有人工捕捞的汨罗江,渔业资源更加丰富,成为夏候鸟、冬候鸟的栖息地、“加油站”。
“每年在汨罗江湿越冬的雁类有几千只,鸭类上万只,鸻鹬类万余只,鹭科数万只。”市野保站工作人员黄立新告诉记者,汨罗江生态越来越好了,尤其是今年禁捕退捕后,渔民上了岸,湿地栖息的候鸟没有了人为干扰,食物更加丰富,这是汨罗江湿地候鸟成群、频频“光顾”的重要原因。希望今年能再一次监测到国家一级保护中华秋沙鸭,白鹳,黑鹳等。”
责编:谢江 张咪
来源:汨罗市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好评中国丨“中医夜市”让健康管理触手可及
好评中国|办会兴城 端好“文旅”饭
好评中国|湖南国补“智变”:从“数字游戏”到“阳光补贴”的创新破局
传习录丨总书记心系雪域高原
习言道|祝愿各族群众生活好上加好 芝麻开花节节高
看见美丽中国丨把断流之痛化作生态之美 母亲河生态蜕变向“绿”而行
今日辟谣(2025年8月19日)
合集:新华社推出读懂“两山”理念系列学习手记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