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扶贫|汨罗:织好民生保障网 脱贫路上一个不掉
2020-10-01 09:58:14          来源:汨罗市融媒体中心 | 编辑:胥扬 江博 | 作者:张为          浏览量:32625

汨罗融媒体讯(记者 张为 见习记者 何俊)“真的是搭帮了政府,以前一屋人吃饭都成问题,现在政府又帮我们修房子,又给我们发钱,我家基本生活是不愁了。”9月28日,汨罗镇瞭家山社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余卫华的妻子紧紧抓住记者的手,一再强调兜底保障给他们一家人带来的实惠。

余卫华一家情况复杂,他本人因事故右腿膝盖以上截肢,妻子年迈、儿子聋哑、儿媳智障,还有两个正在读书的孙子。一家六口没有一个劳动力实现创收,生活十分困苦。但如今他们一家都被纳入了低保,父子二人也能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一年能领到将近3万元的救助资金,生活也有了曙光。

兜底保障,兜住的不仅是脱贫攻坚的底线,更是兜住了困难群众的信心,让他们做事有劲头,生活有奔头。

守好一条底线

民政部门每年定期开展兜底保障工作专项治理行动

乡镇社工上门对城乡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进行排查

近年来,汨罗市多措并施,扛起兜底脱贫政治责任。来自大荆镇金龙新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罗金今年三十出头,因为母亲重病,不得不带着母亲四处求医,妻子留在家里照顾两个孩子和年迈的父亲。一家人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花钱却如流水。

2014年,经走访调查,村里将他们一家列为兜底保障对象,每个月可以领到将近2000元。到了2020年,罗金的母亲在医疗扶贫的帮助下治好了病,父亲在村里的公益岗位上认真工作,每月能领到1500元工资。罗金自己则种上了西瓜,养起了鱼,农闲时还能去打下零工,一家人年收入将近6万元。

经过民主评议,今年6月,罗金家正式退出低保,告别了从前的苦日子。兜底保障,守好了困难群众生活的保障线。守好这条线,才能保证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

守好底线,做好应兜尽兜。汨罗市民政部门每年定期开展兜底保障工作专项治理行动,结合扶贫收入计算,调查掌握兜底对象家庭收入情况,实行动态调整,确保兜底保障对象的精准度。截至目前,我市兜底保障对象共3980户6728人,全市已发放兜底保障资金6656.4万元。

守好底线,还要应退则退。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要求更加严格,市民政局应形势之需,依托乡镇社工站和社工队伍,组织开展了城乡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大排查活动。2020年1月至9月,动态调整912人,新增1677人,为精准兜底保障提供了坚实基础。

落实两项补贴

建档立卡贫困户余卫华一家享受到了兜底保障带来的实惠

汨罗镇九雁村村民彭岸遭遇车祸后被纳入低保,并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

2016年9月,汨罗建立了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向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向享受城乡低保的残疾人发放生活困难补贴。当时,身体健康的汨罗镇九雁村村民彭岸想不到3年后自己也需要这两份补贴。

2019年是彭岸一家不敢回想的一年。5月,彭岸父亲因病离世。7月,驾驶电动车出门的彭岸迎面撞上一辆三轮车,从此被列为一级伤残。“今天是事故发生后第452天。”彭岸的母亲一边帮他按摩后颈肌肉一边默默地说。这位可怜的母亲嘴角现在很难再扬起。

急事急办!九雁村马上开展民主评议,将彭岸一家纳入低保,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并在2019年12月为他争取到镇上仅有的两个重点特困对象名额之一,发放了2万元慰问金。

今年,随着城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再次提高,彭岸的低保标准由3840元/年提高至4200元/年,残疾人“两项补贴”由60元/月提高到65元/月。

疫情期间,为稳住民生“底盘”,保证困难群众生活不在特殊时期“掉链子”,在社会救助资金存在大缺口的背景下,我市不仅克服困难保证困难群众生活补贴资金按月足额发放,还增发临时救助资金910万元。

目前,全市残疾人两项补贴对象8871人,其中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782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7089人。

“我们的工作看上去很简单,但是如何保证保障发到位,发得公平、公正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为此,我们必须要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市民政局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副主任余勇波说。

为做到这三个“实”字,汨罗从组织领导、建章建制、政策宣讲、资金调度等方面切实推进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开展。接下来,汨罗市民政局将继续做好社会救助兜底对象数据信息比对和问题排查整改工作,积极向省市争取社会救助资金,确保救助对象基本生活有保障。进一步加强督查,巩固脱贫成效,确保兜底保障对象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责编:胥扬 江博

来源:汨罗市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专题
精选
推荐
我要报料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