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汨罗融媒体讯(记者 胥扬 通讯员 郑林日)汛情就是命令,在罗江垸13.6公里的防汛大堤上,少年们用热情为防汛工作添了一把青春的火。
19岁的“志愿服务熟练工”
周闯(左一)跟着师父查险
7月27日,经过一夜狂风骤雨,罗江垸罗江段的大堤下泥泞不堪。穿上筒靴,戴上棍子,周闯下到崎岖不平的坝下查险。
这是他参与防汛值守的第16天,皮肤黝黑、动作娴熟、神情坚毅,这些特质让人往往忽略掉他的年龄。只有当被人专门问起,这个大男孩的脸上才会显露一丝少年稚气:“我今年19岁,从12号起就在堤上值守了。现在汛情紧急,在家里坐着心里也不踏实,干脆来当志愿者。”
为了完成好这次的志愿行动,作为罗江段年纪最小的值守人,周闯把值守棚当成了自己的“学堂”,他主动提出拜经验丰富的老党员、党小组长杨运良为师,跟着这位“师父”上堤下坝,认真学习各种查险探险处险的方法,短短几天,就从一个防汛“菜鸟”变成了“熟练工”。
虽然年纪不大,但这次防汛并不是周闯第一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疫情期间,他也曾作为志愿者参与主要路口的排查和体温测量工作,他说:“只要有需要,我一定会主动站出来,能为大家多做一点事,是我的荣幸。”
“我年纪小,但我决心大。”
易浩宇在值守棚内值守
7月22日,暑假第一天,罗滨村的值守点来了一个“稀客”——易浩宇,她听说妈妈要来值守,主动穿上志愿者红马甲,跟着妈妈来到了堤上。
“叔叔,阿姨,今天我跟你们一块儿守堤!”看到小易浩宇信心满满的样子,工作人员忍不住逗他:“守堤是很累很热很辛苦,你能坚持吗?”14岁的易浩宇毫不犹豫地回答,“虽然我年纪小,但我的决心是很大的。你们放心好了,我一定不会半途而废的!”
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太阳一点点升起,天气越来越热,值守棚能挡住阳光,却挡不住炽热的空气。易浩宇的脸越来越红,汗水不住地滑落。妈妈心疼地劝他回家休息,他却不肯答应:“我已经是男子汉了,我可以坚持,妈妈,你放心吧!”
等到了交接班的时候,易浩宇才肯脱下满是汗渍的志愿者马甲,他把值守袖章庄重地交到下一班值守人员手中,还不忘叮嘱说:“叔叔,明天我要去补课,等放假我还来,到时候你可要还给我呀。”
“为社会服务的暑假,才有意义!”
黄满意在写防汛工作日记
“请大家每天八点前在群内打卡,配合工作人员填好交接班记录表……”
一大早,黄市村的后备干部黄满意照常开始检查大学生志愿者们的到岗情况。作为罗江垸防汛抗灾大学生志愿者的队长,他除了要完成自己的值守任务外,每天还要仔细询问每个大学生的工作情况,确保工作落实。
“我们一共有二十几个大学生志愿者参加这次防汛抗灾志愿活动,大家虽然来自不同的乡镇,但都秉持着同样的信念,那就是为家乡、为社会多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黄满意介绍道。
湖南师范大学的许美佳今年正在读大二,这个暑假,她原本打算好好放松一下。回到家乡后,看到汨罗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发布的志愿服务活动紧急招募令,她马上决定报名参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我们的家乡,为社会服务,这样的暑假,才有意义!”
责编:刘嘉玉
来源:汨罗市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2025年度岳阳市市直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公告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三个维度,重温总书记讲述的抗战岁月
习近平同志《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第二卷主要篇目介绍
习近平同志《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第一卷、第二卷出版发行
和总书记面对面 | 青山常在路更长
学习新语·抗战|铁军忠魂 永不褪色
学习手记 | 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读懂“两山”理念的实践导向
看见美丽中国丨三江源20年蜕变:千湖归来 “中华水塔”焕新生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