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人民教师|黄建良:扎根湖区三十五年,许身孺子终不悔
2022-09-07 15:14:45          来源:汨罗市融媒体中心 | 编辑:刘晓元 | 作者:彭晓 陈正          浏览量:12607

汨罗融媒体讯(记者 彭晓 陈正)默守一方净土,许身孺子终生;勤耕三寸方塘,挥洒两袖清风。汨罗市白塘镇磊石学校人民教师黄建良如一株莲花,用理想、信念坚守着三尺讲台,用仁爱之心、知识汗水浇灌希望,扎根教育沃土35年,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黄建良从小生长在农村,深知教育承载着农民子弟成长成才的梦想,承载着千万个农村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他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就在心里暗暗把这个梦想和期盼当作了自己的使命。

黄建良在教室为学生授课

“我能留下来”,一句承诺许身孺子

“永远忘不了1987年那个令人感动的9月,我怀着教书的梦想,兴冲冲地赶到学校,简陋的校园里挤满了孩子和朴实的家长,他们用最大的热情迎接了我这位年轻老师。”黄建良介绍,当年,学校其他几位老师调走了,孩子和家长都盼着老师能坚持下来,校长问他能坚持吗?“我能!”简单的两个字就是承诺,黄建良用自己的青春践行这一诺,扎根在偏远的湖区乡镇从教35年。

黄建良备课学习,践行终身学习理念

黄建良所教的学科是物理,他秉承敬业育人,践行终身学习理念,把课本上的知识点系统化、分析研究习题,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学生练习英语听力而学校没有录音机,他就把嫂子陪嫁的录音机借来了;乡村孩子没有课外阅读书籍,他就把自家的书橱搬到了学校……就这样, 黄建良把全部的热情都投入到了教学工作中,为孩子们构筑学海的灯塔。

经过十多年的学习和锤炼,黄建良也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市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优秀教师。外面舒适的工作环境、高薪的诱惑也曾让他在“去”与“留”中徘徊。

“1996年,我在前往生病学生家补习功课的途中,因下坡路太滑摔倒,导致肩膀脱臼,心里翻开了五味瓶:这地方实在不能再待了!”黄建良回忆道,偏远乡村条件艰苦,一次在送教途中发生的“意外”激起了他的“退意”;而当大家知道他受伤后的举动,又勾起了他内心深处的“不舍”。

“黄老师受伤了!”校长找来医生,学生跑来床边,家长带来水果、鸡蛋。突然间,一个学生用细小的声音问道:“老师,你能不能不进城?”刹那间,黄建良的眼睛便湿润了。

“是啊,这里的孩子需要我,况且我还对老校长有过承诺!”找回初心的黄建良一回到讲堂就对同学们说:“请大家放心,老师不走了!”话音未落,教室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一个都不能少”,一份责任守住师者初心

2006年,黄建良担任九年级班主任,班上的彭莹(化名)同学因父亲早逝,母亲改嫁,一直与常年多病的爷爷相依为伴,家境艰难,经常不到校上课。经过家访,黄建良了解到她想辍学。

黄建良悉心辅导每一位学生

黄建良心急如焚,接二连三地奔走,一边与彭莹一家谈心,一边想方设法解决她家实际困难。他与村里协调帮助为彭莹一家办理低保,并和她“一对一”结对帮扶,为她承担了求学期间所有学习费用,排除她求学路上的所有困难。彭莹重返校园,重拾自信,经过一学年的努力,顺利升入市一中,三年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大学。

“当孩子手捧着入学通知书来看望我时,她竟激动地哽咽着说,老师,要不是您像爸爸一样长期资助、关爱,就没有我的今天,您就是我的爸爸呀……爸爸……”黄建良说,就是这样一个个“彭莹”让我体会到了教师的神圣,收获了当老师的自豪和幸福,更让我深深明白: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才能让孩子一个都不少。

黄建良所获荣誉

教师节前夕,黄建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感谢我的学生们,是他们让我成了一名幸福的教师。每年的寒暑假,他们来看望我,看着他们的成长,让我真正地体会到,做学生爱戴的老师是多么的幸福,多么的荣光。看着他们成才后对家乡的贡献,我也感到无比的幸福与自豪。

三尺讲台,书写美丽人生。如今,黄建良依然留在磊石学校教书,在他热爱的教育事业和湖区的这片沃土上继续默默耕耘,初心不改。

一审:张   咪

二审:刘晓元

三审:刘胜丹

责编:刘晓元

来源:汨罗市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专题
精选
推荐
我要报料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