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人世间”征文|彭春霞:父亲和团年饭
2022-06-16 15:27:45          来源:汨罗市融媒体中心 | 编辑:张咪 |          浏览量:74126

编者按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为向党的101岁生日和即将召开的二十大献礼,4月19日至5月15日,汨罗市一中面向全体师生开展与“学习强国”湖南学习平台相同主题——“我家的‘人世间’故事”征文活动。通过“小故事”折射党领导下国家时代变迁图景的“大变化”,用普通人讲述自己家故事的方式,表达以家为纽带的相濡以沫的真情,记录在日常生活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亲情、友情和爱情故事。征文活动共收到作品100余篇。组委会已评审出其中的优秀作品,并通过汨罗市融媒体中心“掌上汨罗”平台刊发,供大家交流。

父亲和团年饭

汨罗市一中  彭春霞

一转眼,父亲离开我们又快两年了。这两年来,父亲的音容笑貌总时不时地浮现在脑海,有时也会在梦里见到他,不免惘然于他究竟在还是不在了,醒后自是黯然,感慨万千。

父亲是个苦命的人,兄弟姊妹六人,他排行第五,然而四岁就丧父,我爷爷于1945年死于日本贼寇枪下。其时父亲不到五岁,叔叔仅两岁,对爷爷的死完全没有印象,不复记忆。父亲读小学时是很勤奋聪颖的,毕业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到河塘初级中学,然而当他兴冲冲地拿着录取通知书回家的时候,奶奶却面无表情地告诉了他两个哥嫂分家的消息,这无异于晴天霹雳,年少的父亲转身找个没人的地方嚎啕大哭了一场,然后撕掉了那张宝贵的或将改变他命运的录取通知书,咬咬牙回家务农。我父亲跟奶奶和姑妈叔叔一起,孤儿寡母,苦苦撑起了一个大家。

所以,后来,父亲就全力支持叔叔读书,据说,叔叔当年考学时,因家庭极度困难,奶奶也是极力反对他升学的,一方面也因我父亲辍学的事觉得要一碗水端平。但叔叔坚持要去读书,奶奶一气之下拿着擂锤追上去就打。屋门前是一口椭圆形的池塘,前面是叔叔一边跑一边跺脚哭喊:“不,我要读书,我就要读书!”后面是一双小脚的奶奶拿着擂锤在追赶,今天想来,这真是一幕令人捧腹而又辛酸的场景。直到后来,父亲回来了,他斩钉截铁地对奶奶说:“让满弟去读吧,家里有我呢!”奶奶才只得罢休。

正因为生活的重担早早地压在父亲稚嫩的肩膀上,他早早就尝遍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也从小造成了他暴躁的坏脾气。我们姐弟三人从小就很敬畏他,总把他当严父,也不曾奢望能心平气和地与他谈心,沟通。当然,父亲也有他温和温柔的一面,他是个极孝顺的人,重视子女的教育,最典型的一句口头禅就是:“只要你们读得进,我就是卖家神当土地也要送!”现在想来,父亲也许是希望子女读书考学弥补他当年的终身遗憾吧!

年头到年尾,我们就跟着父母劳动,尤其是暑期的 “双抢”——抢收抢种,在我们童年、少年的回忆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炼狱”印象。然而也还是有些温馨回忆的,那就是每年一度的团年饭。

我家的团年饭,究竟是从何时开始的,也已经记不清了,不过后来母亲给我讲述了那个除夕之夜让我刻骨铭心的记忆场景,才让我知道这团年饭的来之不易,不禁潸然泪下,也了解到了父亲内心极为柔软的一面。

大年三十的晚上,在旧时节都叫做“年关”, 因为所有人都会出门讨债或还债,也就是结清一年的账目。我们家底薄,就靠父亲种点田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母亲喂几头猪艰难度日,姐弟三人读书吃饭,日子是很紧巴了。有时就难免借钱欠债。父亲总是在年前就给我们姐弟三人筹好正月开学时要交的费用。旧债未偿,往往又举新债。因此,大年三十的晚上,父亲总要早早出门,去结清有些债务,还叮嘱母亲如果有讨债的来了,如何答复。然后就匆匆地出门了。

那一年大年三十,外面刮着寒风,飘着鹅毛大雪。当父亲照例还完债,在漆里的深夜里推开泥砖房那扇木板门回到冷冷清清的家中时,却惊奇地发现,煤炉前豆大的油灯下,只有母亲一人正低头啜泣。父亲问她这么晚了怎么还不睡,母亲抬起头来,满脸是泪,哽咽着说:“孩子们都不肯去睡,都说要等爸爸回来吃团年饭!……” 听到这里,父亲沉默了,良久,他也一动不动,无言以答。因为之前他在别人家里还债时,人家已顺便邀请他一道吃了团年饭了,他万没想到自己家里妻儿正眼巴巴地盼他回去团年。

也不知道那天晚上父亲是怎样自责内疚、辗转难眠的。总之,从第二年起,他决定了,除夕之夜一定要回家跟自己的妻儿好好吃顿团年饭。

从此,吃团年饭就成为了我们家雷打不动的“年俗”。一进腊月,父母就开始安排年夜饭的食材了。当然,贫苦家庭,再早也办不起很像样的佳肴来,有时是母亲把杀年猪之后的猪小肠用盐反复揉搓三遍,挂在柴火灶上方熏烤成腊肠,然后买几把红枣,大年三十晚上一道放进瓦罐里炖汤,有时是买几张白页,切丝炒成一盘。

后来,就有了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家里的条件随着我们姐弟长大成人也不断改善了,才知道一般人家是不吃猪小肠的,大肠熏干,味道要好得多,有钱人家还会买些饮料,如葡萄酒、果汁等等佐餐。

总之,每年一度的团年饭就成了我们青少年时期最为温馨的家的味道。一起看完春晚,就动手制作团年饭了。满屋子欢声笑语,灶膛早已烧得通红,火苗四溢,锅碗瓢盆乒乓交响,砂罐里的红枣炖猪肠飘出诱人的香气,父母挽起袖子,分工协作,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的笑容。姐姐打下手,我和弟弟忙着去放分给自己的“火炮”和一小段鞭炮,在地坪里东奔西跑,时不时放两个清脆响亮的冲天炮,直到这几道难得的美味端到乌黑的木桌上,姐姐在屋门口大喊一声“团年啦!”一家人才团团地坐在桌边,品尝那难得的美味佳肴,品味那一份家的温馨和亲情的甜蜜。真是其乐融融,尽享天伦之乐!

回忆有时是辛酸的,有时又是幸福的。总而言之,要感谢父母,要感谢改革开放的祖国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父母陪我们度过那艰难而又欢乐的岁月。他们用劳动和苦难教导了我们,让我们懂得了感恩和珍惜。今天的我们能够在各自的岗位上工作,上进,不奢侈,不浪费,孝顺父母,很多美德都是在父母亲的潜移默化中学来的。

感谢父亲,感谢父亲带给我们全家的“团年饭”,让我们更加团结,圆满,终生难忘!愿父亲在天之灵静心安息!

作者简介

彭春霞,男,1972年生,汨罗市范家园人,汨罗市一中任教语文,学校文学社指导老师,校刊主编,市骚坛诗联学会会员。

责编:张咪

来源:汨罗市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专题
精选
推荐
我要报料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