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作社将秧苗抛在彭元华田里
彭元华站在田埂上看秧苗
汨罗融媒体讯(记者 李亚)“我的秧都抛下田了,我盯着点除草施肥,等稻子熟了又有一笔收入。”4月21日,站在田埂上望着自己的3.4亩地,彭元华喜上眉梢。
彭元华是弼时镇铜盆村人,今年51岁,妻子和儿子视力残疾,没有什么劳动力,一家三口的生活来源全靠他一人。2013年,彭元华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镇政府通过一系列脱贫政策,2015年彭元华顺利脱贫。
“彭元华一家确实困难,按照上面的政策,我们对他们一家实施脱贫不脱帮扶,贫困户该享受的帮扶政策一样都不少。”市城管执法局驻铜盆村帮扶干部彭冬林告诉记者,他和几名同事一被派到铜盆村当驻村帮扶干部,便对村上6户未脱贫贫困户和34户已脱贫不脱帮扶户头一一进行了走访,并按照市扶贫办制定的贫困户分类卡,按照红橙黄绿四种颜色对他们进行分类。“绿色类的要求是要达到一年收入5000元,家里人多的,一年的收入要上万元。”如何给他们增收?结合铜盆村的实际情况,驻村干部有了主意。
“铜盆村村民主要以种植水稻和养殖为主,这40户人家家里刚好都有地,我们商量一下,决定让他们种植双季稻。”说干就干,驻村干部兵分几路,一面和贫困户做工作,一面找到村上合作社,需求帮助。
听闻驻村干部要他们种双季稻,彭元华二话不说就答应了,成为村上第一个“吃螃蟹” 的人。“种子合作社提供,育苗抛秧也有他们帮忙,我们只需要日常的管理除除草施肥就行,听说现在国家也有政策,种双季稻不愁销路能增收,何乐而不为。”彭元华说,在驻村干部的帮助下,他还承担了村上垃圾清运的工作,一个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生活倒也过得去。
彭元华的做法让其他人看到了希望,没多久,其他39户都加入双季稻种植当中。“除了种植双季稻,我们还根据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了其他的产业扶贫。”彭冬林说,将用“造血式”的扶贫,让贫困户能脱贫,还要致富。
责编:刘嘉玉
好评中国丨15元“良心盒饭”彰显流动车厢的温情
好评中国|铭记是对英雄最好的告慰
好评中国丨“两山”理念,从理念之光到实践之境的文明跨越
今日辟谣(2025年8月18日)
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
壹视界·微纪录片|余村二十年的绿色蝶变
学习手记|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读懂“两山”理念的天下情怀
看见美丽中国丨全链条保障“变废为美” 看垃圾分类的“厦门经验”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