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履乡土:一名新应急人的下乡行思
2025-07-21 11:43:52          来源:汨罗市融媒体中心 | 编辑:张咪 | 作者:李庆洁          浏览量:31424

初履乡土:一名新应急人的下乡行思

李庆洁

入职汨罗市应急管理局的第三个午后,暑气正浓。办公室的空调平静地工作着,许局长推门进来时,带着一身户外的风——“走,去玉池山村看看。”

这是我与另一位新同事的第一次下乡。车窗外,七月的汨罗正铺开浓绿的画卷,稻浪在风中起伏如绸,远处的山影浸在朦胧的热气里。在车上,许局长语重心长说道:“应急人眼里不能有‘闲事’,路上的每一处细节,都可能连着千家万户的平安。”话音未落,一辆改装货车摇摇晃晃从对面驶来。车斗里的竹子捆得松散,梢头几乎要擦过路边的高压电杆,锈迹斑斑的车厢在烈日下泛着刺眼的光。我下意识举起手机,镜头里的画面还带着手颤的模糊,许局长已经拨通了电话:“川山坪镇吗?芭蕉村路段有辆运竹车,隐患不小,麻烦联合交警去看看。”

后来才知,改装货车司机半路返回了,而乡镇工作人员凭着照片里的车牌碎片,硬是用人脸识别锁定了信息——原来安全的网,早就在这些细致的注视里织得密密实实。

玉池山村的村部藏在一片竹林后,白墙黛瓦被绿荫衬得格外清爽。接待大厅的窗台上,几盆兰草开得正好,瓷砖地面擦得能映出头顶的吊扇。作为北方人,我总觉得乡村该是泥泞与土坯的模样,此刻却被这份整洁里的郑重打动——原来对生活的敬意,从来不分城乡。村干部递来的凉茶还冒着热气,话题就转到了安全上。“后山那几户人家,屋前的坡太陡,下雨时总往下掉土块。”市人大代表吴代表指着墙上的村貌图,指尖在几个红点上点了点。许局长俯身细看,说道:“这个情况我会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督促尽快整改到位。”

汨罗话的调子带着水乡的软糯,我听不太清每一个字,却分明从他们的眼神里读懂了同一种牵挂——那些藏在深山褶皱里的角落,总有人记挂着那里的阴晴冷暖。

返程时,夕阳把古培的环镇路染成了琥珀色。忽然,一辆摩托车从旁边掠过,车后座绑着的三个煤气罐随着车身颠簸,阀门处的铜色在余晖里闪着危险的光。我和同事几乎同时按下快门,照片里,骑车女同志鬓角碎发被风吹起。不到半小时,古培镇的同志就传来消息:人已找到,正在进行安全教育。原来,应急人的脚步,从来都追得上流动的风险。

车过汨罗江大桥时,晚霞正铺满水面。我望着窗外倒退的芦苇荡,忽然明白:所谓应急,从来不是等灾难来临才冲锋在前。它是烈日下紧盯隐患的眼睛,是电话里不容迟疑的指令,是村部凉茶里泡着的民生,是每一个平凡岗位上,把“安全”二字嚼碎了、揉进日常的执着。

这趟下乡路,不过几十公里,却让我看见:那些守护的力量,早已像汨罗江的水,悄无声息地浸润在这片土地的每一寸肌理里。而我们这些新人,正踩着前辈的脚印,学着把自己的心跳,融进这方水土的平安韵律中。

(作者李庆洁,系汨罗市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

责编:张咪

来源:汨罗市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专题
精选
推荐
我要报料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