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6年7月,我出席了省委省政府在攸县召开的化肥建设动员大会,详细参观了氮肥厂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和机器设备的运转情况,听取了攸县负责同志关于建厂的组织领导、资金筹集和生产技术要求等情况的介绍。会议要求各地、县要放手发动群众,本着自立更生为主的精神,采取自筹资金与国家扶助相结合的办法,分期分批把全省化肥生产建设搞上去,促进粮食生产过《纲要》。
攸县会议结束后,县委书记杨克湘同志主持召开了县委会议,讨论氮肥厂建设问题,我传达了攸县会议精神,并提出了建设氮肥厂的建议。会议讨论热烈,当时县委的决心大,劲头足,很快统一了思想,决定立即动手兴建氮肥厂,并决定由我负责氮肥厂的筹建工作,争取一两年内建成投产,使农业生产尽快受益。
县委讨论决定后,我带着县委、县政府的报告立即向地区领导汇报,地区领导对汨罗建氮肥厂的积极性之高,行动之快,方案之具体可行,感到十分满意,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意将汨罗建氮肥厂安排在岳阳地区6县之首,支持建厂资金20万元。我从岳阳回来之后,县委召开了各公社书记、县直各科局负责人会议,县委书记杨克湘同志亲自作报告,进行思想发动,举全县之力建设氮肥厂,要求相关公社5天之内上足1000民工进场打土平基,一个月完成任务。按照县委要求,一个星期内1000民工上齐,民工们开挖土方劲头足,积极性高,进度也很快,经过20多天的奋战,完成土方3.6万方。正在这个时候,“文化革命”进入高潮,省、地、县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相继瘫痪,工程建设受到严重干扰,无法继续进行下去。
这一停就是两年多时间,1968年底,我出差到省计委和省化工局,打听到省里安排了两套小氮肥设备的生产,准备启动两个县建厂,已有14个县送了建厂报告。我立即向县革委会作了汇报,建议派专人去省、地汇报,要求建汨罗氮肥厂,而且决心要大,行动要快,必须在两套设备中争取一套。县革委会讨论后同意我的意见,任务又落到了我的头上。我在一个月之内,先后向省、地革委会送了3次报告,在省化工局等了14天,终于争取到了一套设备。省革委生产指挥组于1969年4月正式下发通知,将两套设备定给汨罗县和醴陵县,我县氮肥厂的建设工程又正式上马了。
县革委会筹建班子,主攻设备材料和资金的落实,抓紧厂房建设和水电安装,积极作好工人的技术培训,决心奋战15个月建成开车投产,为支援农业作出贡献。在充实筹建班子方面,由原来的14人增加到45人,其中20人集中抓设备订货和各种零配件及原材料的采购工作,并在长沙设立办事处。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效果很好,化肥设备都先后签订了交货合同,并有部分陆续交货。根据交货合同时间来看,除有两台设备要到1970年6月试车运转后交货,其它都能赶上计划安装的时间。
在资金筹集上,县财政配套了30万元,发动各公社借款50万元,各公社党委高度重视,积极支持,仅5天时间50万元全部到位。省革委副主任万达同志和省计委主任戈华同志批准解决资金70万元,地区支持20万元也随即到位。在厂房建设方面,为了抓紧施工进度,抽调白水、高坊两个基建队进场施工,供电供水设施也提前开工,保质保量按计划完成了任务。资金、设备材料基本到位后,我们积极组织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在1969年底,招收工人200名,除部分留厂外,组织班子带队到岳阳地区氮肥厂进行技术培训。
从1969年4月底开始到1970年4月底,整整奋战了一年,设备材料基本到位,厂房建设和水电安装基本完成,具备了设备安装的条件。5月安装队正式进场安装设备,在岳阳培训的工人同时回厂参加安装工作,6月底全厂进行设备联合试车运转,7月正式开车生产。历时15个月终于按原定计划胜利完成了建厂任务,我县农民正式用上了本县生产的化肥。
随着农业学大寨和粮食超《纲要》运动的深入发展,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尝到了增施化肥粮食增产的甜头,对化肥的需求日益增多,县氮肥厂年产化肥1.2万吨的产量远远不能满足本县农村的需要,更无法满足县外农民兄弟的需求,县氮肥厂决定扩建提产。
第一次扩建改造的目标是将年产1.2万吨提高到2万吨,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扩建任务。第二次扩建改造的目标是在年产2万吨的基础上,提高到年产6万吨的规模。工程于1979年2月开始准备,7月底停车安装,经过45个昼夜的奋战,投入187万元完成了扩建任务。第三次扩建改造工程的目标是在年产6万吨的基础上扩大到年产10万吨的规模。县委县政府成立了扩建领导小组,由我和县经委主任范新武、工业局局长苏正国等组成。1981年5月底召开了工业、交通、电力、物资、工程建设等部门参加的氮肥厂扩建改造工程会战动员誓师大会。8月1日,氮肥厂正式停产,全面进行设备安装和生产系统正常检修。9月8日,安装试机完毕。10日,新、老系统转入正常生产,日产化肥达到340吨,已达到年产化肥10万吨的能力。
1991年, 市氮肥厂(文醒柏摄)
汨罗氮肥厂从1970年7月建成投产后,坚持走自身发展的道路,进行三次扩建改造,跨了一小步两大步,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进入了全省化肥生产的先进行列,为支援农业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作者:任森 系汨罗市原政协主席,1990年离休)
责编:张咪
来源:汨罗市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独家视频丨跨越27年的深情牵挂
一见·领悟“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深意
时政微纪录丨180秒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西藏之行
时政画说丨再唱山歌
心相近|对生命有大爱,对和平有追求——铭记拉贝的选择
拾光纪·2天时间行程满满!习近平总书记西藏之行这些瞬间令人难忘
时政新闻眼丨习近平再赴雪域高原 描绘新时代西藏发展新画卷
独家视频丨同心铸辉煌 一起向未来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