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划过两千年,汨罗江畔今争渡
2024-06-10 20:22:19          来源:汨罗市融媒体中心 | 编辑:刘晓元 | 作者:王洁          浏览量:3667

汨罗融媒体讯(记者 王洁)每到端午节,沉静了一年的汨罗江都会再次“翻涌”,各龙舟队伍纷纷拿出攒了一年的劲劈波斩浪,汨罗人也总是如约而至,为他们加油呐喊。今年也不例外,6月4日至6日,“沂台杯”中国汨罗江龙舟超级联赛(省内组)在汨罗市龙舟竞渡中心举行,来自全省38支龙舟队集结在端午源头,用汗水与拼搏为现场的观众呈现了一场场力与美交织的盛宴。6月10日,端午节这天,“龙超”联赛(本地组)决赛在汨罗江畔“打响”,充满“速度与激情”的龙舟民俗赛事将端午的氛围推向高潮。

据考究,汨罗赛龙舟的历史可追溯到战国时期。这场盛事何以延续千年,这里的人们有自己的答案。

为了荣誉,为了情怀

汨罗江因千年前那石破天惊的一跃,被赋予了“端午源头,龙舟故里”的美誉。而这里的人们也就此与龙舟结下了不解之缘。

罗江镇的4支参赛队伍

汨罗市罗江镇因紧靠汨罗江边而盛行划龙舟。据村中老人回忆,划龙舟的历史可追溯到70年代。“每个村都至少有一条龙舟,光我们滨江村就有4条。”滨江村队教练廖海平说。

回忆起之前镇上的民间龙舟赛,罗江人都会用“盛况空前”来形容。“一立夏大家就都开始准备了,到了比赛的时候河里都站满了来看的人。”廖海平说。

参加本次“龙超联赛”的全省38支队伍中,罗江镇的龙舟队就有4支之多。来自罗江镇汨东村22岁的刘浩运就是其中一员。

“我家里三代都是划龙舟的,小时候每年都会去看龙舟比赛,那个时候就想参与了,现在终于实现了。”刘浩运笑着说。为了参加这次比赛,他专程从外地请假回来,“不仅是想为村上出一份力,作为汨罗江边长大的孩子,我肯定要来划龙舟的!”这份情怀就这样从祖辈延续到了他这里。

而在罗江镇罗滨村龙舟队,有着3位“爷爷”级的队员。这些平均年龄已过60的老将时隔多年再次拿起桨板感慨万千,“还是和当年一样,上了船就只想着赢。”似乎只要奋力一划,他们就回到了年轻时的那条船上。

广东汨罗商会龙舟队

在家乡犹忆当年,在外的游子更是放不下这份牵挂。为了支持家乡龙舟事业,广东汨罗商会在会长彭玉门的大力推动下,特意组织了一支高水准龙舟队参加本次“龙超”。“我也是看着划龙舟长大的,现在不管在哪里,只要看见划龙舟就会想起家乡。”彭玉门说。

6月10日,彭玉门带领部分商会会员特地从广东赶回来为他们的队伍加油。“队员们把我们这些在外游子拼搏的斗志在龙舟上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看得热血澎湃。”彭玉门在现场动情地说,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亲身体验划龙舟的魅力。

尽管一代人有着一代人的记忆,龙舟文化以情怀为线,始终牵系着汨罗人与家乡,得以不断焕发新生。

争渡!争渡!

组建之初,作为龙舟纯新手的瞭家山龙舟队就拿下了“汨罗江国际龙舟拉力赛”非专业组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一次,他们要为了自己的荣耀而战。“我们瞭家山人就是有一股子劲。”领队高剑红笑着说。

与之前的本地赛不同,此次龙舟超级联赛有来自全省的队伍共同竞技,可谓高手如云。

为了拿出最好的状态,他们提前一个月就开始了集训。“有的队员在单位,有的队员在外地,都是特意提前请假过来训练的。”高剑红说。

每天5点半起床进行晨跑、拉伸,7点准时下水练习划龙舟,一直到11点。下午两点再次下水,每天还要在器材室“加餐”进行力量训练,一个月来风雨无阻。“尽管很辛苦,但一个月来没有一个队员迟到过。”高剑红说。

同样一鸣惊人的双楚村队在赛前也争分夺秒地进行着训练。这次,他们训练的目标是直道竞速200m划进50秒以内。“不‘破5’不回家!”队员们上船前喊出气势,随即投入到紧张的训练中去。

“虽然我们之前都没有划过龙舟,但只要上了船大家的心就齐了,这也是我们刚组队就拿了冠军的原因。”教练金科说。队员们在一次又一次挥桨中凝聚,“一群人,一条船,一颗心。”朴实的口号喊出了龙舟精神的精髓。

为了集结“最强战队”,窑洲社区的鼓手郑卓唯作为“外援”被请到了广东汨罗商会龙舟队。郑卓唯从小练习架子鼓,对于节奏有着更强的把握。“我这个鼓棒比其他的要轻很多,别人一秒钟划两桨,我们可以划三桨。”郑卓唯向记者透露了他们的“秘诀”。

不仅水中的人要争气,岸上的人更是比一个气势。“上午拿了第一名后,我们为了给自己队伍加油把锣鼓都搬出来了。” 在6月6日举行的省内组决赛现场,窑洲社区盛欣消防龙舟队的啦啦队员兴奋不已。

瞭家山啦啦队

在6月10日的本地组龙舟赛现场,各支队伍的亲友团早早守住了“最佳观赛位”。其中,一抹“亮眼橙”十分吸引眼球。这是由瞭家山社区居民自发组成的300人啦啦队,他们用加油呐喊声为自己在赛场上拼搏的队伍送上了最强大的后援。

比赛现场

当天,锣鼓与加油呐喊声齐响,声浪与江浪共同翻涌,所有人用最大的热情共同参与这场盛事,而这也是龙舟文化的经久不衰的秘密所在。

一说划龙舟,都来了

作为汨罗第一支也是唯一一支女子龙舟队,汨罗市屈子祠镇屈原村女子龙舟队在参赛队伍中显得格外亮眼。这些70后阿姨们背靠着光辉历史,秉持着对龙舟的热爱,再次聚集在一起。

汨罗市屈子祠镇屈原村女子龙舟队

这支曾多次在国内外龙舟大赛上拿奖的女子龙舟队,背后的付出是无法想象的。“那个时候晚上睡觉翻边都要慢慢先从腿翻起,再到腰,最后才把上半身转过来。”队长翁艳平感慨道。即便是这样,也没能阻挡她们“乘风破浪”,“不管前一天多累,第二天听见号子一响又精神了。”

为了参加这次比赛,队员们纷纷放下了工作。有的从社区请了假,有的脱下了厨师服,有的甚至专程从国外赶回来.......再次划起龙舟,她们直言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只要锣鼓一响我们的桨就是齐的。”翁艳平颇为自豪。

尽管时过境迁,这些阿姨们的眼中的热爱仿佛不曾变过。对她们来说,这次参赛最重要的已然不是成败。“现在划一次就少一次了,只要有能划的机会我们都很珍惜。”翁艳平说。

随着阿姨们的年纪越来越大,划龙舟也逐渐变得越来越吃力,但究竟要划到什么时候却没有一个人知道。“每次比赛完大家都说是最后一次,但是下次一喊大家就又都来了。”翁艳平笑着说。

在这条江上,那些遥远的历史文化不再虚幻飘渺。人们用摸得着的汗水、喊出口的号子,不断续写着他们与这里的故事。更因龙舟文化有着不事雕琢的魅力,人们乐此不疲,龙舟精神得以世代相传。

一审:柳勤进

二审:刘晓元

三审:杨剑波

责编:刘晓元

来源:汨罗市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专题
精选
推荐
我要报料

  下载APP